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

2018-03-31

医疗人工智能在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AI的策略地位

 

中国的老龄化人口特征日益显著,并且这一代人口经济条件相当优渥,正在不断驱动中国的医疗健康行业成为世界上最有前景的医疗健康市场。

 

相比西方国家政策,中国对获取患者信息数据的规章制度相对宽松,并且已经开始大力倡导利用人工智能来作为帮助减缓医务人员短缺问题的工具。


“人工智能是一种引领未来的策略性科技。人工智能在中国的市场规模巨大,并且政府政策也非常支持,十分利好。综合性治疗服务的创新方式和对应工具,必须都要以病患为中心。”

 

“创业企业可能面对纷繁复杂的一系列问题,作为非盈利机构管理的企业,施维雅希望和创业企业以开放的创新精神建立合作关系,为人类共创一个更加健康的未来。举个例子,施维雅的电子医疗部门就在本月13号与DEEPLINK,一家集合发展数据监测,和提高医务人员获取及共享电子病历效率的创新企业达成了合作协议。这是施维雅联合参与的,第一个针对肿瘤学的电子医疗工具。”Servier中国首席财务官Sebastien Legarand在Wehealth by Servier主办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癌症治疗的运用》论坛中分享了这一主题。

 

人工智能治疗 vs 医务人员短缺

 

中国正大力倡导利用人工智能作为工具,来减缓医护人员短缺问题。

 

“人工智能医疗服务的目的,就现在阶段来说不在于要替代高水平的医生,而是要解决绝大多数偏远地区医生能力不足的问题。就目前情况来讲,人工智能对每个医生的定义不同,人工智能不是要代替医生,而是要帮助医生找出遗漏的地方。大医院能提供优质指导,让人工智能吸取更多教训。”

 

“我们一定要深入医疗的毛细血管,让农村包围城市。农村非常渴望人工智能,需要网络和人工智能去解决实际诊断问题。当地政府也非常愿意为这些可以解决问题的设备买单。”12sigma的市场部副总吴岗分享了这一见解。12sigma是一家前景优越,以人工智能和深层学习科技为主的初创企业,即将迎来C轮融资。

 

快速发展

 

中国正在有计划地迅速发展。

 

腾讯互联网+的行业合作总监柏京根透露到:“我们腾讯觅影产品的食道癌筛查准确率已经达到了97%,听起来非常厉害,但这是不足够的。如果我们转换身份,站在患者的角度上去看,其实只有0%和100% 的区别,也就是一个有或没有的问题。”

 

“我认为未来通过AI,治疗癌症是非常有可能和治疗感冒一样简单的。” 

 

鉴于中国病患“排队两小时,看病一分钟”,“快餐式误诊”,“专家号一号难求”等一系列痛点,如何合理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提高医疗效率成为了中国精准医疗产业共同的使命和社会责任。

 

反而言之,在没有标准规章制度的市场下,如何获取用于人工学习发展的医疗数据则是业内人士要一起探索和解决的核心问题。

 

“人工智能的巨大挑战是数据安全,隐私保护和法律法规问题。数据获取得要让用户,政府,病人放心。”

 

“我们处于巨大的挑战之中,并且我认为大企业应该承担这样的责任。对于电子病历,中国缺少的不是电子病历的数量,而是高质量的电子病历。电子病历在美国的利用率小于20%,在中国会如何还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大数据不在于量,而在数据种类,非常好的数据非常紧缺。数据质量不是无解,但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IBM中国的首席健康官陈彤分享了这一私人看法。

 

未来趋势

 

人工智能已然成为中国医院未来发展的趋势。

 

大多数医生拥抱改变,甚至有些人认为,不接受人工智能的人终将被淘汰。

 

如何迎合好市场的真正需求,是人工智能在医疗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来源:智医网